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

【游泳】該學的是動作還是觀念?



之前曾貼過一篇【忽略的是技巧還是體能?】的貼文後,在一個因緣際會下,被一個30多年前的學長提點了一下,發現自己有些想法需要導正,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我一直以為游泳是需要學到某個技巧或動作之後,就能有所突破,例如可以游得更快、游得更遠、或是游得更不累人。而就在資訊發達的現在,隨時都上網能看到一流選手的影片之際,我也覺得離這個目標不遠了。但、從2016年8月開始游泳迄今,進步的速度卻沒有想像中的順利;更別說其中還有幾次弄傷了肩部、背部之類的情形。

我以為自己48歲了,所以受傷在所難免,畢竟已經不是青春的肉體,不過這一個多月來,我才察覺到,原來也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
是我一昧的去學習所謂的「高級動作」(也或者說是「最正確的動作」),才把自己弄傷了!


我這邊隨文貼幾張網路上抓下來的高手截圖照片,相信大家看得出來是誰,而且一定也有人跟我一樣,會去臨摹高手的動作來做練習的依據。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一點,有些動作好像一般人都不容易做出來?硬要做,可能就等著看中醫或骨科了吧,不是扭傷、就是拉傷之類的。




之前遇到瓶頸時,我都會這樣思考:
「不如參考一下高手的動作吧...那些游世界級比賽的選手,他們的動作一定是對的!」

然後,網路上影片百百種,我又很容易再做出一個選擇,就是「冠軍的動作才值得參考」!

但、理性的思考一下,跟冠軍一起游的那另外七個人難道都是棒槌?他們都是錯的,只有一個人游對了?

然後,沒進決賽的那些選手(當然都是各國重點栽培的),他們也是來打醬油的?

尼瑪,我這真的是橫空出世的神邏輯啊!是不是很好笑?

說到這邊,就要回頭說說我那學長跟我說的觀念,他說:「動作是有了正確的觀念後,自然產生的結果。

聽到這句話,我當時一臉矇逼,這是什麼鬼?他的意思難道是說「就一直亂游,總有一天會游對嗎?」

結果不是這樣的。

他有天開了一份練習課表給我,叫我試著游看看,有問題再跟他討論。然後順道叮嚀我,這個內容不要自己加量、自己搞特效,或是回家狂練重訓之類的;如果有這些狀況,一定要跟他說。

後來,我陸續告訴他練習的過程中,發生的「不順、疲勞、卡卡的、很喘、換不到氣、身體歪一邊....」等症狀,他才開始一一解釋每個現象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。

起初我把菜單當考卷,以為完成時間越短、分數越高,殊不知那份菜單只是個「體檢調查表」,他不是要我練姿勢、也不是要我練體能,就只是要我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。不理解的時候,再給予誘導或說明。

隔了幾週,這同一份菜單經過某次團練的檢討後,我重新練習,才體會,原來把正確的觀念拿來實踐後,自己會看到自己很多的問題。我一直以為練菜單、甚至經常練不同的菜單,就可以練出很不一樣的進展,但我沒發現,菜單在某些時候,表達的是「教練開給學員的處方籤」,它很有可能是針對性的!

例如我這次拿到的是「調查表」,指導者想藉由這份課程,暸解我的整體概況。有時候,也有可能是指導者對練習者,做重點式、及針對性的加強內容;而不是每份課程內容,都可以互相混搭。例如划手做不好的,卻拿到了一份腿部加強的菜單,然後練一段時間後發現沒進展,也不曉得問題出在哪邊。

而指導者、教練,也很像是醫生或是老師,一方面要知道學員的問題點,給予適時的藥方(課程);另一方面甚至還要「因材施教」。例如:大人小孩、男生女生、阿公阿罵、學齡前、青年、壯年...這些不同類型的學員,應該就有不同的指導方式。甚至指導方式還會隨著發育過程(或是訓練階段)、練習量的多寡,而逐漸改變!

如果只是抓出奧運冠軍的動作來做唯一的學習指標,那就真的太狹隘了。例如我貼的這幾張圖片,他們的肢體動作如此誇張,現在要教一個阿罵來練,適合嗎?

所以,動作真的是漸進而來的。

之前有社友說:選手一天游多少、我們一週才游多少?這句話真的是說到點上了。因為很多選手都是從小練習到成年,他們的體質已經被鍛鍊得更為強壯,筋骨更為靈活,所以他們的動作有時可以參考一下,但要奉為圭臬,還是得三思而行。畢竟有些動作姿勢,只有當事人才做得出來、做得到位,而我的生理狀況甚至不可能做出一樣的動作。

那這時該怎麼辦呢?

其實能找出一套符合游泳原理、又能夠順利做出來的動作,就是我的最佳標準動作啦!而隨著時間的累積,動作未來也還有可能慢慢地變化。

所以之前看到有些朋友留言說:
上哪學正確的姿勢?如何降低自由式划次?手指要不要併攏?直臂還是曲臂?......(族繁不及備考)的這些問題,我想,應該先學一個基本的正確觀念比較重要;就是「我們身體在水中可以依靠怎樣方式才會前進?
把觀念釐清後,再培養會用上這些觀念的基本功,剩下的、才是調整動作的問題。




如果只是單純地抓出一些影片來參考或佐證,有時其實是斷章取義了~因為那些選手的游法,年年都有小修,而且長泳、短泳、四式都不同,他們也許都有一些些的差異。

目前我抓出了自己的問題點在「呼吸」的部分,從8歲開始學游泳,換氣的方式都是「下水憋氣、換氣前吐氣,然後再轉頭換氣」,這個方式游不遠、很容易累。50米、100米都還好,距離一拖長,人就虛了~

而我以前也不曉得韻律呼吸到底是想幹嘛?幹嘛不在岸邊喘一喘就好了?現階段這些都是我重新理解、重新練習的部分。我記得也有社友說:「有沒有打掉重練的決心?」我還真的有!因為我不想每天只是下水練身體,能進步也是我所期待的。

總之,這是我目前這段時間的心得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最後,如果有人有興趣,可以一起約團練一下(台北玉泉溫水游泳池)。

痾,補充說明一下:
我不是教練,也不是替別人招生,就純粹游泳交流而已;因為團練時可以領會到不同的心得(我平時都一人自己玩水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