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

【討論】讀體育找不到工作嗎?

很多人都說練體育沒有出路!當他們義正辭嚴地列舉很多負面案例時,我心想,其實成功案例應該更多吧。

本片文字稿如下: 

前陣子有些朋友在討論關於「體育生未來出路」的話題, 經常會聽到「過來人」的經驗分享;不論是曾經的教練、或退役的選手、也可能是 這些相關身分的家庭成員...

其中大部分最常聽到的論調,就是「學體育未來找不到工作」,而事實上這跟「倖存者偏差」的理論相同, 這只是對現況不滿意、或對自己生活不滿意的體育人士,所表達的負面想法而已。

什麼是「倖存者偏差」?

在二次大戰期間,美國海軍委托哥倫比亞大學做戰鬥機研究,想找出如何加強防護才能不讓飛機被擊落的方法。

經過大量比對分析,他們發現飛機的翅膀是最容易遭到炮火攻擊的位置,因為彈著點非常多,於是海軍高層認為必須在機翼的部分加強防護。

但大學教授不這麼認為,他認為這個部分雖然受到了很多攻擊,但飛機畢竟還是飛回來了,不然哪來樣本分析?

反倒是引擎被攻擊的飛機,當場就被擊落,根本連回來參與調研的能力都沒了...於是,大學教授建議應該在引擎部分做強化防衛。

後來證明大學教授的論點是正確的。


在研究「倖存者與遇難者」之間的差別時,往往我們只能聽到倖存者的聲音,而這個聲音就如同事情的正反兩面;當我們只聽單方面說辭時,人們就很容易做出偏差性的判斷,因為被單方面言論而錯誤引導。

體育生找不到工作,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的體育生才會告訴我們這件事,而那些找得到工作的體育生,他們相對低調,畢竟這類言論聽多了、誰也不想公開抬槓,所以沒人告訴我們他的故事。

就如同收入較低的人會經常喊著沒錢,但那些賺得盤滿缽滿的富人,大部分比較內斂。

  • 古有明訓:「財不露白」,鋒芒太露,往往招致無謂傷害。

首先,我們對於「體育生找工作」這件事,探討一下他的定義。

  1. 第一點,體育生找的工作就必須是體育相關嗎?
  2. 第二點,體育生不找體育相關的工作,但找得到其他工作嗎?

在討論這兩點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下「 111學年度大專院校一覽表」,稍微知道目前大學有哪些系所。

以及目前求職者最常去的「 104人力銀行」 有哪些熱門工作?

還有坊間能看到的各行各業,需要具備什麼技能才能入職?

---本段落(3:35~19:04)請搭配影片畫面觀賞---

透過剛才的畫面, 可以發現只有部分行業對於「學歷相關性」有嚴格要求,而想要找一個「畢業即巔峰」的行業,沒有念到頂尖學校的頂尖系所,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得到那樣的工作的。

社會上絕大部分、超過九成民眾都是普通人,並不是滿街的醫師,也不是滿街的律師,更不是一卡車一卡車的竹科工程師在街上晃蕩。有些行業的確可以有較高的收入,但大部分那些行業實質上是提供人們更高的社會地位而非金錢;如果單純以收入來看,很多自營商、包工頭、設計工作室、服務業、娛樂業、餐飲業... 等等不勝枚舉,這其中不乏有更多的高收入人群。

以現今的社會模式來看,上班族的失業風險並沒有比較低;穩扎穩打的謀職人生,也並非人生最有保障的選擇。

隨著畢業在社會上慢慢磨練,大部分的人都未必從事自己學生時代所選的專業,反而,多數人都放棄自己最初就讀的專業;因為當年就讀的系所,或許只是分數的選擇;更有甚者,謀職時,又因當下沒有理想的工作機會,而匆匆選擇了一個職缺、只是急需混口飯吃...

有些工作做著做著就做出心得,有些人做著做著,一有機會就跳槽轉行,最後自己的人生軌跡跟學生時代所努力的方向,變成了兩條平行線。

如果每件事都必須學以致用才算數,那這社會上大部分的學科系所,都很難滿足這樣的期待。

所以,回到前面的兩個問題,

  • 一、體育生找的工作就必須是體育相關嗎?未必。
  • 二、體育生不找體育相關的工作,但找得到其他工作嗎?當然可以。

我們從來不問普通生未來要做什麼,為什麼卻苛求體育生一定要從事體育相關呢?

可能有朋友會問:「體育生天天都在練,最後不從事相關行業,那之前幹嘛練成那樣?」

我想,也可從另一方面思考:「 從小每天8小時上學補習,小學到大學、前後十幾年,真能讀到頂尖大學、直接決定未來嗎?」

這種對答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人生本來就沒有固定範本,誰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,誰又一輩子都沒有改變過心意?

能維持當下的熱忱,能在面對問題時努力找答案,能在低落時重拾自信心,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人生狀態了。

練體育的先天瓶頸大部分是「年齡」,一旦過了顛峰體能的條件就很難有所突破,所以從小開始花更多的時間練習,是有其必要性的。

而智力發展是隨著年齡而慢慢增加,甚至可以到中老齡才開始遞減,這就說明智育的養成,可以有比較長的時間來培養;兩者的迫切性是不相同的。

就我年過50歲的經驗來看,一個人能否找到工作、工作時的升遷、人生的軌跡...這些都跟「處事態度」有直接關聯,而跟學生時代的所學無太大關係。

即便是進入了高薪、尖端、精密的熱門行業,有人就是能夠當上老闆主管,但也有人就是過得提心吊膽、怕被炒魷魚。

所以,學什麼不是重點,重點是在出社會後,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喜好、自己擅長什麼、能不能堅持、有沒有積極的心態。

畢竟很多普通科系畢業的學生,出社會初期一樣不好找工作,而體育生大多至少還有一技之長;如果連這樣的起跑點都還覺得自己差人一截,真的不太說得過去。

有時候我們會發現,「找不到工作、抱怨工作的人」,一年到頭都是這個狀況,就算有機會找到工作、或跳槽到其他公司上班,沒多久又出現類似的輪迴。這不是曾經讀過什麼或學過什麼的害了他/她,反而這通常都是個人心態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