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座談會是由《阿偉適應體育》主辦,以「特殊教育/身心障礙游泳運動選手」為主,來談其中的實踐與對策。
活動邀請了三位來賓,分別是:- 武而膜/台灣首席物理治療師,35年帶領臺灣多位身障選手在國際運動賽事中大放異彩
- 蔡祖修/前中華隊奧運選手游泳教練,參與亞特蘭大奧運中華隊教練
- 潘正宸 /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,長期深耕適應體育與身心障礙者運動發展
這次主題如下:
- 特殊族群如何成為運動員 ,並推向正式性比賽?
- 台灣鮮少有專屬於身心障礙族群之專屬賽事,請問家長或基層身心障礙運動員,該如何增加比賽經驗?若參與一般性質比賽,與常人運動員同場較勁,也有公平或受挫等狀態,請教專家看法。
- 對於國際比賽規則、賽事資訊、各國同級別之選手成績,有沒有上級指導單位能夠協助取得與競爭國選手的情資?在我國已取得全國優異成績,國際各項賽事須具備什麼條件方可參與或是由體育署徵召?選手與家長有什麼因應措施?
- 身心障礙運動員在訓練量,以及環境限制等因素,強度、次數相較不如普通生,應如何調配「強化訓練與休息」之間的平衡點?
- 跨項目(游泳、田徑)應如何調配訓練強度? 未來若往鐵人三項發展,是否有相關的資訊可參考,以及是否有設置基站之可能性?
- 選手參與國際賽事,可能非自己平時指導教練帶隊,而特生常見的固著行為等現象,往往容易造成場上失誤或犯規的情形,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制度?
- 以國家代表隊選手為目標,請問教練、選手、家長三者間,彼此的分工、合作應如何規劃?
- 對於這次代表中華隊,遠征巴林參與《世界中等學校運動會》的選手與家長,有何建議?(首次出國,無經驗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