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分享廖研、廖玹兄弟的游泳學習開始,偶爾會接到家長發來的訊息,問道:「你覺得這個教練的課有效嗎?」
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各位說:「一定有效!但,短期無效!」
其實會有這個疑問的家長或小孩並沒有問題,而是體育訓練跟我們熟悉的國民義務教育不同罷了。
例如某題數學不會,我們可以做幾次例題就能進入狀況,明白解題原理,馬上就能開始做題目。
但體育訓練不同;知道原理後,實踐起來需要時間,成為反射動作更需要大量時間練習。就如同補習班不斷地給學生寫卷子刷題目,就是在鍛鍊腦子的反射動作。
為什麼有些小朋友寫兩個例題後就能舉一反三,但是我的小孩卻不行?
因為「身」、「心」的鍛鍊,本來就需要不同的時間及方式,而「身」、「心」鍛鍊的所需時間、次數,也因人而異。
廖研、廖玹兄弟的弱項一直是蛙式,四年來經歷過不少教練手把手的教學指導。
A. 入門班:休閒課陳總教練教了幾次。
B. 競技班:SPT泳訓許總教練,一對二教了很多堂課。
C. 個別班:天母泳訓前國手許總教練,一對二教了很多堂課。
D. 個別班:天母泳訓前蛙后曾教練,一對二教了很多堂課。
E. 假日班:新竹育才班前蛙王李總教練,團練課時也提點了很多。
F. 競技隊:新莊S.Wing泳隊黃總教練、謝教練,團練課時不斷提點。
還有,很多曾經短期指點的教練...族繁不及備載。
原則上,把每一階段單獨挑出來講,可能都看不出有什麼效果,可能練了半天、十幾堂課,50公尺也沒能快上一兩秒;但把時間拉長來看...例如A跟F相較,當年25蛙廖研要45秒完成、廖玹1分以上,現在16秒、20秒。可能有人會誤會,
這些教練的水平是不是從A開始排、最後F最強,所以建議直接安排F上課就好?
喔,完全不是這樣的。
就好像「幼教老師、小學老師、中學老師、大學老師、研究所教授、博士」都有能力指導小孩,但是我們很難確定哪個層級的老師教得最好; 因為大家都能教。
但可確定的,就是當小孩長大變成研究生的時候,我們當然不會去找幼教老師來幫忙輔導論文。
這就好像現在的中小學選手、甚至學齡前小娃兒,大家在學游泳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教練的資質,但其實教練的技術水平都夠,重點是在於教練有沒有辦法跟不同程度的孩子溝通,而這個溝通往往是需要充分時間醞釀的。
所以,
「這個教練的課有效嗎?」
「一定有效!但,短期無效!」
例如上面A~F的教練,即使把順序打亂、放到不同的時間點,他們也都能應付這兩孩子的學習需求;畢竟在競技體育前面,兩兄弟現在的水平還很稚嫩,對於專業教練而言,教學技巧也不過就是信手拈來而已。
學習有沒有效果,有時候也要看我們給教練多少時間發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