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

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跟「氫、鋰」電池技術趨勢

今天來聊聊電動車的未來發展,跟能源技術的目前概況。這應該有助於大家未來面對「電氣車輛」時,有一定的選擇幫助。

以下內容都大家可以適時地補充或修改,因為目前這個領域的變化越來越快、越來越大,很多資訊線索的可靠性,有時甚至只有幾個月風向又不同了。

首先,我們先來說說使用「鋰離子電池技術」的電動車優缺點。

優點

  1. 環保性:電動車使用電能,沒有廢氣排放,有助於減少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。 
  2. 行駛成本低:相比於燃油車,電動車的充電成本通常較低,長期來看可以節省大量的燃料費用。 
  3. 維護成本低:電動車擁有較少的精密動力元件,維修和保養成本相對較低。 
  4. 靜音運行:電動車運行時幾乎無噪音,提供更安靜的環境。 
  5. 加速性能強大:電動車馬達提供快速的大扭力輸出,加速表現優於傳統燃油車。 
  6. 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:目前許多國家為推廣電動車,仍持續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。 
  7. 減少能源依賴:電動車有助於減少對原油燃料的依賴,促進能源多樣化。 
  8. 創新技術:電動車通常配備最新的車載科技和自動輔助駕駛功能。 
  9. 回收能量:許多電動車配備了能量回收系統,可以在剎車時回收能量,達到節能目的。 
  10. 改善空氣品質:在城市中普及電動車有機會降低空氣污染程度,改善健康。 
缺點 
  1. 續航里程有限:大多數電動車的單次充電續航里程比燃油車短。 
  2. 充電時間長:充滿電池所需時間遠多於加油時間。 
  3. 充電站分佈不均:許多地區的充電設施不足或分佈不均,影響了使用便利性。 
  4. 購車成本高:雖然行駛成本低,但電動車的初始購買成本,目前仍高於同類型的油車很多。 
  5. 電池壽命和更換成本:這很直白,就是電池的壽命有限,更換電池成本高昂。 
  6. 冷熱天氣影響續航:極端冷熱天氣條件會影響電池效能,進而影響車輛的續航里程。油車幾乎不會,反而天冷時續航里程還會延長~ 
  7. 載重能力有限:由於電池重量的限制,一些電動車的載重能力不如同等級的燃油車。 
  8. 對電網的影響:大規模普及電動車可能會對電網造成壓力,特別是在高峰時段。 
  9. 電池回收和環境影響:電動車電池的回收和處理需要特殊設施,不當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傷害。 
  10. 充電設施的安裝限制:在一些住宅或辦公場所,安裝充電設施可能會面臨空間和技術上的限制,或社區管理單位的刁難。 
然而上面說的這些電動車優缺點,都是架構在「使用鋰離子電池」的電動車特性,而如果未來「氫燃料電池」也有機會發展起來,兩者會不會有什麼牽絆呢?

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兩者間的主要不同處及原因。

一、能源來源:
  • 氫燃料電池:使用氫氣作為主要能源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:依賴鋰離子在陰極和陽極之間的移動,來存儲和釋放能量。 
原因:這兩種技術基於不同的化學原理,氫燃料電池依靠化學反應產生電力,而鋰離子電池通過化學反應存儲能量。 

二、能量密度:

  • 氫燃料電池通常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,使得相同重量的燃料能產生更多能量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。 

原因:氫氣作為燃料,其質量能量轉換效率高於固態電池。

三、充電時間:

  • 氫燃料電池的充電時間通常很短,只需幾分鐘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需要較長的充電時間。 
原因:氫燃料電池充電實際上是快速替換氫氣罐,而鋰離子電池需要時間來充電。

四、續航里程:

  • 氫燃料電池車輛通常有較長的續航里程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車輛的續航里程相對較短。 
原因:由於氫燃料的高能量密度,能夠提供更長的行駛距離。

五、環境影響:

  • 氫燃料電池的排放僅為水,對環境友好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的製造和回收過程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。 
原因:氫燃料電池在運作過程中不產生有害排放,而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與處理涉及有害物質。

六、成本:

  • 氫燃料電池的成本相對較高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的成本通常較低。 
原因:氫燃料電池技術較新,生產成本高;鋰離子電池因規模化生產而成本較低。

七、儲能方式:

  • 氫燃料電池通過儲存氫氣來儲能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通過化學反應在電池內部儲存能量。 
原因:兩種技術的儲能機理不同,一個依賴氣體儲存,另一個依賴固態材料。

八、重量和體積:

  • 氫燃料電池系統通常比較重,需要更大的空間來儲存氫氣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更輕巧,體積更小。 
原因:儲存氫氣需要壓縮或液化,這要求更強大的儲氫設備。

九、安全性:

  • 氫燃料電池面臨著氫氣泄漏和爆炸的風險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存在過熱和燃燒的風險。 
原因:每種技術都有其獨特的安全挑戰,氫氣是易燃的,而鋰離子電池則可能在過熱時引發化學反應。

十、基礎設施要求:

  • 氫燃料電池需要專門的氫氣補給站。 
  • 鋰離子電池可以利用現有的電網進行充電。 
原因:氫燃料電池車輛的加氫基礎設施相對較少,建設成本高;而鋰離子電池車輛可以在家中或公共場所的充電站充電。

這些差異反映了兩種技術在原理、效率、成本和實際應用中的不同特點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這些差異也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。

而目前在研發氫燃料電池的車廠有哪些?現在到什麼程度?有什麼突破?又遇到什麼瓶頸呢?

就目前已知,有多家汽車製造商正積極參與氫燃料電池車輛(FCEV)的研發。

重要的進展和挑戰如下:
  1. Ineos Automotive:Ineos公司同時也是賓士F1車隊贊助商,他們正在開發Ineos Grenadier Hydrogen FCEV原型車,這車可儲存5公斤氫氣,行駛約200公里(124英里)。公司計劃生產版本將有顯著提升,目標是增加175%,達到550公里(342英里)的續航里程。不過,由於缺乏「加氫站」基礎設施,生產版本可能還需要2-3年時間才能推出。 
  2. Hyundai:Hyundai Motor Group現代汽車近年來對FCEV的投入超越了日本製造商之外的其他公司。估計現代集團未來幾年內,可能會推出四款氫燃料電池車型,其中之一是新版Hyundai Nexo。這車型預計在2024年進行重大升級,其續航里程可能增加到大約800公里(497英里)。新Nexo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在韓國上市,隨後在美國上市。 
  3. 技術挑戰:氫燃料電池車輛的主要技術挑戰之一是氫氣的儲存。儲存氫氣在車輛中仍是一項微妙的操作,特別是對於車主而言。此外,不同類型的燃料電池如PEMFC(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)目前看來最適合車載應用,因為它們最符合操作速度和溫度的標準。 
  4. Hyundai的其他計劃:Hyundai還有其他幾個氫燃料電池車輛計劃,如Hyundai Staria Fuel Cell和Hyundai N Vision 74。Staria Fuel Cell最初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,但根據報導,該計劃現在似乎暫停。而Hyundai N Vision 74則是一款極具野心的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,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投入量產。 
就上面看來,雖然氫燃料電池技術在汽車領域具有很大潛力,但仍面臨諸多挑戰,尤其是在氫氣儲存和加注基礎設施方面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更多企業的投入,這些挑戰有望在未來得到解決。

那日本呢?豐田不是很積極研發氫燃料電池技術嗎?

的確,在日本,氫燃料電池車輛(FCEV)的發展正顯示出顯著的進展和潛力。

這裡有些日本的關鍵點跟大家分享:

  1. 政府策略和合作: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氫能源的發展,與包括澳洲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內的國家,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。日本的最新氫能戰略目的在實現零碳目標和氫能基礎社會。 
  2. 主要汽車製造商的參與:日本的幾家主要汽車製造商,包括豐田和本田,都在積極研發和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。本田預計在2024年在日本和北美推出新的燃料電池電動車(FCEV),豐田則重新推出了其Mirai轎車,並展示了對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持續承諾。 
  3. 技術創新和挑戰:FCEV具有較短的加油時間和比電池電動車(BEV)更長的行駛範圍等優勢。然而,它們在能源效率方面不如BEV,且需要大型壓縮氫氣儲存罐,這使得FCEV不太適合小型乘用車。 
  4. 基礎設施發展:日本在建立氫氣加注站方面面臨挑戰,這是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普及化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日本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「加氫站」佈局。 
  5. 應用領域:日本對FCEV的關注不僅限於乘用車,還包括重型卡車等商用車輛。本田和五十鈴已經開始在公共道路上測試他們聯合開發的「Giga Fuel Cell」重型卡車。 
  6. 氫能產業的發展:日本公司正在積極探索氫能的多個應用領域,包括氫氣生產、運輸和儲存,以及氫氣在不同行業的使用。例如,Iwatani、ENEOS和Showa Denko都在推動氫能的商業應用。 
總體來看,日本的氫能戰略不僅集中在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,還涉及整個氫能產業鏈的發展,目標放在推動國家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經濟增長。

至於氫燃料電池跟鋰離子電池,這兩種電能模式,哪一種更具未來發展性呢?

比較氫燃料電池(FCEV)與鋰離子電池(BEV)的未來發展潛力時,需要考慮多個因素,包括技術成熟度、成本、基礎設施需求、適用範圍和環境影響。以下是這兩種技術的比較及其發展前景的分析:

首先,氫燃料電池,有六點:

  1. 能源效率:氫燃料電池的能源轉換效率相對較低,遠低於電池電動車。 
  2. 續航與充電:提供較快的加氫時間和更長的續航里程。 
  3. 基礎設施需求:需要建立廣泛的氫氣加注站網絡,這一挑戰目前尚未克服。 
  4. 適用範圍:更適合重型車輛和長途運輸,如卡車和公共交通工具。 
  5. 環境影響:生產綠色氫氣需要大量的可再生能源,而目前大部分氫氣仍來自石化燃料,而非我們想像的「水」。 
  6. 發展前景:在特定領域(如重型運輸和工業應用)有重要潛力,但需要克服成本和基礎設施挑戰。 
再來,鋰離子電池,有五點:
  1. 能源效率:鋰離子電池的能源轉換效率較高。 
  2. 續航與充電:充電時間較長,但近年來有所改進;續航里程隨著電池技術的提升而增加。 
  3. 基礎設施需求:相比氫氣加注站,充電站更容易建立和擴展。 
  4. 適用範圍:廣泛適用於各類型乘用車和部分商用車。 
  5. 環境影響:電池生產與回收過程中的環境問題,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中對鋰、鈷等礦物資源的依賴,也引發了資源可持續性的擔憂。 
我們綜合分析一下這兩者的差異:
  1. 技術成熟度:目前,鋰離子電池技術相較於氫燃料電池,鋰電池更為成熟和廣泛應用。 
  2. 成本考量:鋰離子電池的成本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而降低,而氫燃料電池的成本仍然較高。 
  3. 環境與可持續性:氫燃料電池在理想狀況下,提供了更清潔的能源解決方案,但目前其氫氣大多數仍來自石化燃料。而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和回收過程,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。 
結論

目前,鋰離子電池在乘用車市場擁有更明確的優勢,尤其是因為它們較低的成本、成熟的技術和日益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。然而,對於重型運輸和某些工業應用,氫燃料電池提供了一個有潛力的替代方案,尤其是在其基礎設施和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。

因此,這兩種技術各有特點,未來可能會共同發展,各自在適合的領域發揮作用。鋰離子電池可能會繼續主導乘用車市場,而氫燃料電池在商用車和重型運輸領域的應用潛力將逐漸顯現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。

那麼,氫燃料電池跟鋰離子電池,哪種能量轉換率高呢?

在比較氫燃料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能量轉換率時,鋰離子電池通常具有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。

這裏說明一下。

  • 鋰離子電池:這些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相對較高,一般可以達到約60-70%。這意味著它們能夠更有效地將存儲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。 
  • 氫燃料電池:氫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通常較低,大約在40-60%的範圍內。這是因為氫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將氫氣和氧氣轉換為水,過程中釋放能量,但這個過程的能量轉換效率不如直接的電化學儲能系統。 
因此,從純粹的能量轉換效率角度來看,鋰離子電池比氫燃料電池高。然而,這不是評估這兩種技術的唯一標準。例如,氫燃料電池在續航里程和加氫速度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,尤其適合長途運輸和重型車輛應用​​。

而先前提到過:
氫燃料電池通常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,使得相同重量的燃料能產生更多能量。
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。
所以,氫氣作為燃料,其質量能量轉換效率高於固態電池。

這又是什麼意思?

當提到能量密度,這是指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的燃料能夠儲存或釋放多少能量。在氫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比較中,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。
  1. 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:氫燃料電池通常有更高的能量密度,意味著相同重量的氫氣能產生比固態電池更多的能量。這是因為氫氣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含量。氫氣是一種非常輕的元素,但能夠釋放大量的能量,這使得氫燃料電池在單位質量上能儲存更多的能量。 
  2. 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:相比之下,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。雖然鋰離子電池技術在近年有所進步,提高了其能量密度,但與氫燃料電池相比,它們在每單位重量上能儲存的能量仍然較少。 
因此,當考慮到能量密度,氫燃料電池在理論上可以提供比鋰離子電池更長的續航里程。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或遠距離運行的應用(如長途卡車和公共交通)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優勢。然而,在實際應用中,還需要考慮到其他因素,如氫氣儲存和運輸的挑戰、加氫站的可用性,以及總體成本等。

至於「能量密度跟能量轉換效率」的關係是什麼?這邊簡單說一下。

能量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但它們之間存在關聯。

  1. 能量密度:這是指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的燃料能儲存或釋放多少能量。例如,氫氣具有高能量密度,意味著每單位重量的氫氣能釋放大量的能量。在電池技術中,能量密度決定了電池可以儲存多少能量,進而影響了電池的續航里程。 
  2. 能量轉換效率:這是指將某種形式的能量(如化學能、電能)轉換成另一種形式(通常是電能或動能)時的效率。例如,氫燃料電池將氫氣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效率,或者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效率。 
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於,一個能源系統不僅需要有足夠高的能量密度來儲存大量能量,還需要有高效的能量轉換機制來有效利用這些能量。

例如,即使氫氣具有高能量密度,但如果氫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不高,那麼實際可用於驅動車輛的能量就會減少。同理,即使鋰離子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較高,如果其能量密度不足,那麼它的實際使用效能也會受限。

理想情況下,一個高效的能源系統,應結合高能量密度和高能量轉換效率,以最大化能源的利用和效率。

因此,當評估和比較「不同的能源技術」時,同時考慮它們的能量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,是非常重要的。

例如,雖然氫燃料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可能具有優勢,但如果其轉換效率相對較低,則實際效能可能不如能量轉換效率更高的鋰離子電池​​。

所以基於以上內容,我大致推測,近五年之內,所有的乘用電動車,應該都還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,至於充電速度技術的演進,則被家用充電樁及公用充電樁的普及程度影響。

例如,家用充電樁如沒法迅速普及,則車廠就只能加速研發更有充電效率的電池, 讓車輛能在公用充電樁快速充電,而且這個速度要非常快、比現在還快,半小時充80%的效率絕對不敷使用,必須要有例如5分鐘就能充滿至少60kW電量的電池技術出現才行。

不然未來電動車銷量,就會被充電樁數量掐住脖子,要掙脫這個束縛及符合世界排碳法規,就要把快充站的服務效率迅速提升,讓它變成「往傳統加油站的加油時間效率靠近」才行。

此外,快充站一度電(1kW)要收費台幣12元以上的費率也要進一步降低,因為目前一般全油電車(Full Hybrid)的每公里行駛成本已經落在2元以下,一度電(1kW)要收費台幣12元以上的行駛成本換算下來,每公里的快充行駛成本是超過2元的,這樣子會影響沒辦法在家充電的車主購買電動車的意願。

畢竟以現在的社會結構來說,能夠在家充電、在公司充電的比例還是少數,大部分的車友都只能把車停在路邊、一般出租停車場;這些地方不可能有充足的充電設施;所以想要那些朋友也有意願換購電動車,還是得依賴公有充電場所的快充系統才行。

這中間會有一段混亂期,而非常說不定最後鋰離子電池並沒有勝出,而是氫燃料電池突破了一些瓶頸勝出,畢竟「加氫站」的能源充填方式,會比較接近傳統燃油加油站的添加方式。

對此你怎麼看?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