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Tesl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Tesl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

TESLA Model Y對比LEXUS NX 300h:這能比嗎?


我經常介紹的國外汽車新聞,通常都是以美國或英國為主,今天來看一下「澳洲」的汽車媒體《CarExpert汽車專家》,所做的集體評比內容。

我會想介紹這篇,主要是因為對比的兩部車都很熱門,一部是電動車領頭羊-TESLA Model Y的Performance性能版,另一部是LEXUS賣得最好的中型休旅-NX的350h油電版。

可能有朋友會覺得,這兩部車怎麼能拿出來對比呢?一個是純電,一個是油電,就不是同性質同等級的車款,但各位先別急,其實這兩部車的價格帶是重疊的。

也就是說,有這個價格帶預算的朋友,如果他/她沒有非常在意引擎系統的類型,他/她的確,會在這兩部車中考慮。

以我觀察,如果用車狀況是屬於「充電沒有問題」,以及「高里程用量」的朋友,選擇電動車還是比較方便的。

電動車行駛成本比較低,只是其中一個原因, 最主要是不需要經常跑加油站,也不需要一年保養好幾次,這對車主來說是比較方便的。不過,也不是沒有缺點,缺點就是電池壽命到底多長?目前還沒有一個很真實量化的答案。但如果換車頻率是五年以內,那麼買電動車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。

換言之,如果預期持有時間比較長,而且每年行駛里程也不到2萬公里的朋友,其實NX會是更好的選擇,不僅保值,而且車內精緻度,明顯好很多。

我這個想法您怎麼看?

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

Tesla車主回歸內燃機比例降低:傳統車廠電動車崛起


在美國媒體《Carscoops》的一篇報導中, 看到他們統計來自美國知名二手車網站《Edmunds.com》的統計資料。

發現,超過半數的Tesla車主,後來還是轉換回汽油車的懷抱!

這個資料比起五年前來說,已經進步很多了。

這表示越來越多開電動車的朋友,接下來更不可能回去開燃油車!

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,2024年,現任的Tesla車主在換車時,有超過一半的人,終究還是放棄了他們的電動車選項,轉而回到內燃機車型,只有32%的人選擇繼續開電動車。 

更具體地說,51%的Tesla車主轉向純內燃機車輛,10%的人,轉向油電混合動力車,6%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。

如果同樣的狀況放到中國大陸來看的話, 據我觀察,特斯拉在中國大陸並不像台灣這邊,銷量那麼絕對的領先,因為他們有太多帶「馬達電池」的車款可選,除了款式琳瑯滿目,價格帶也是五花八門。

如果要問對岸特斯拉車主在換車時,還會不會保有對特斯拉的忠誠度,我個人的觀點是覺得,「價位對等性」會大於品牌忠誠度。

至於我們台灣這邊,其實也蠻辛苦的,想要科技好一點的電動車,價格一直居高不下,而能打破市場價格的車款,它的科技面,可能又不是當代最新的潮流,所以我們只能默默接受現狀了。

有沒有特斯拉車主,能夠跟大家分享,你對自己下一部車有什麼想法呢?

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

台幣75萬!特斯拉 Model 2 將在德國生產


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 透露,TESLA將在德國工廠,生產品牌未來的入門級電動車「Model 2」,甚至可能在未來增加 Semi 卡車的生產。

只是,他未能提供有關該計劃的任何其他細節。

特斯拉已經著手研發,承諾許久的便宜電動車有一段時間了。多便宜?25000 美元(約新台幣 75 萬元,人民幣17萬元上下)。儘管尚未公布時間表,但一些分析師認為,該車要到 2027 年才能達到大規模量產。

當特斯拉 Model 2 確實進入市場時,預計將採用,受 Cybertruck 啟發的激進設計。生產預計最初,將在他們公司的德州工廠開始,然後這款小電動車,將衍生出一款全自動的無人計程車的雙生車型。

我覺得隨著人工智能還有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發達,未來新能源車應該逐漸偏向短程使用,也就是短距離、市區代步而已。 

稍微有一點路程,應該會是以內燃機混合動力車款為主。 

畢竟這麼多廠家在製造電動車的同時,幾乎沒有哪一家公司能有效提出廢電池回收,或者 是廢棄處理方案。而我也不認為電動卡車的計劃能夠實現,除非改變電能來源,例如使用其他種類的燃料電池,不然以目前全球電網來看,這部分的硬體,完全沒辦法跟上汽車製造商的生產腳步。 

你覺得呢?

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

TESLA UP.FIT Cybertruck改裝警車現身


Pickup貨卡車在很多國家的警察部門都很實用,很受歡迎,而如果是電動皮卡呢?應該也行,出現在警局也不令人意外。

加州的一家改裝公司 UP.FIT 是特斯拉改裝廠 Unplugged Performance 的一個部門,它把特斯拉 Cybertruck 改裝成了一輛警車。不過,UP.FIT 的設計不只是一個概念而已。根據他們的說法,目前已經收到美國警察部門,和其他機構,對 Cybertruck 警車的興趣,並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交車。

典型的警用設備包括:閃爍的警示燈、警笛、廣播系統,以及單獨的電腦系統,和無線電通訊設備。根據不同的用途,UP.FIT 還可以為 Cybertruck 定制囚犯隔間,武器,和其他設備的儲存空間,以及警犬的專用空間。

就我的想法,其實拿電動車來作為警車的必要性,目前看起來應該不大, 至少在台灣應該是如此。

首先,要用電動馬達的加速性來追捕逃逸車輛,這個部分的重點應該在於「包抄」,而不是在於某輛電車跑得飛快,可以跟得上嫌疑犯的車輛。

因為就算警車性能超過犯罪者的車輛,還是得等其他支援警力到場,做一個圍捕的動作,才是比較安全的。想要單槍匹馬單挑壞人,那是電影情節。

而另一方面,如果遇到持槍歹徒,油車被開槍而引發問題的機率,照道理是會比電池車小,因為子彈打穿油桶,事實上不會像電影情節一樣,變成大爆炸,但是打穿電池模組,那可就不確定,會不會引發一連串的電池化學反應了。

但是,撇開是不是電動車的因素,我倒覺得Cybertruck很適合當警車,尤其是它那一身裝甲,還有防彈玻璃,看起來就是出來幹這行的。

你覺得呢?

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

TESLA Model S:原裝電池跑了8年69萬公里


電動車的電池遲早要更換,但「遲早」到底是指多久?到底是需要跑多少公里?這好像沒有一個標準。

英國媒體《AutoTrader》發現了一個很極端的案例,有一輛TESLA Model S ,用原廠電池跑了超過 69 萬公里!

目前,AutoTrader 媒體已經借走Paul的車,將在未來對這輛高里程的 Model S ,進行一系列測試,看看它的老化程度和性能表現如何。

其實我也很好奇,在台灣的特斯拉,目前還沒有換過電池的車輛,到底已經開了幾公里了?有人知道嗎?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。

至於大陸的朋友,你們那邊開最長距離,還沒換過電池的自主品牌電動車,是跑了幾公里?我也很好奇。

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

Recurrent 研究:TESLA電池三年剩64%里程


Recurrent 是一家位於美國西雅圖的電動車電池分析公司,專門研究電動車電池的健康和性能。他們透過收集和分析大量電動車的數據,提供電池壽命預測、電池健康報告等服務,以幫助消費者和企業,更能了解電動車電池的狀況。

他們最近的報告顯示,Tesla 電池在 3 年後僅能提供 EPA 里程的 64%而已,其中Model 3 和 Y 的電池,在保固期滿之前就會有顯著的效能衰退。

這份報告有三個重點: 

  • 1.Tesla Model 3 和 Y 的電池在三年後,可能只能提供原始 EPA 里程的 65% 以下。 
  • 2.數據來自 Recurrent 對 14000 輛 Tesla 的分析。 
  • 3.Tesla 電池保固是說,在 8 年或 16萬公里內,保持原始健康狀態的 70%。 

就我以上面的數字計算一下,如果把拿到新車時的電量當作100%來看待,三年後電池效能下降的範圍,大概是那顆電池的90%左右,其實我覺得狀況已經非常非常好了。 

這份報告唯一讓我理解的地方,大概就是新車的官方公布續航里程,在他們研究單位的統計數據中,其實大部分車主,都只能發揮70%上下的水準;也就是說,那些官方的測試流程,還是含有太多的水分, 跟現實環境不夠吻合。 

有沒有三年以上的電車車主,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使用心得呢?

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

KIA EV3挑戰TESLA Model Y:夠格嗎?


上個星期發了一篇KIA EV3的上市預報,看起來很多人在關注這部車,不過也有一部分朋友,在EV3跟特斯拉的Model Y之間,猶豫起來了。

要等EV3嗎?車子小一點會不會其實也夠用?

就這麼巧,剛好看到美國媒體 [數位趨勢]《digitaltrends》,做了這兩部車的對比,並列出他們認為勝出的車款。

整個對比內容,分成五個部分,包括:

  • 1. 設計
  • 2. 內裝科技
  • 3. 性能
  • 4. 續航及充電
  • 5. 價格及上市時間

外國媒體的看法,我只對最後一個部分有意見,就是他們認為如果EV3的價格真的比較低,甚至比Model Y還要低1萬美元,也就是31萬台幣左右,大概是7萬人民幣上下,他說這場比賽幾乎是不公平的...

我覺得很公平啊,不管你配備給得多好,但是消費者的口袋就只有這麼淺,你先要滿足大夥兒的荷包,再來說以這樣的價位,我還能多給你們些什麼,這樣才公平。

而不是只參考硬體,看誰功夫硬,誰就是老大。

在我們這些「小資族」的眼中,價格永遠是優先考慮的王道,東西少一點沒關係,只要便宜,廠商能在價格上反饋回消費者一些,大部分人都還是能接受的。

你怎麼看?

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

TESLA特斯拉裁員計畫未止!員工:「像魷魚遊戲」


據外媒了解,Tesla 員工仍正焦急等待著下一輪裁員!

他們的員工比喻等待裁員消息,就像在等「魷魚遊戲」的結果。

在現今這個普遍的情況下,Tesla 的員工都在擔心他們會不會收到 CEO Elon Musk 發來的恐怖「Dear Employee」(親愛的員工)裁員郵件。

他已經裁掉了位於德州奧斯汀的汽車廠超過 10% 的員工,但他似乎還沒打算停止。

因此,Tesla 的員工,像全美國許多其他人一樣,每天早上醒來都在想自己是否還有工作。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,這種裁員潮可能會持續到至少六月。這是該媒體訪問了幾位了解 Tesla 內部情況,但未經授權公開談論的人,得到的小道消息。

其實有時候跟著一位有衝勁、有創意、有願景的老闆,是幸福的,但這個幸福是架構在員工身上沒有包袱的時候。

如果有家眷、有貸款、或是沒有義無反顧的想法,跟著這樣的老闆,心裡的確也無法踏實。

唉,沒辦法,每件事情都是兩面刃,你怎麼看?

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

TESLA逆轉裁員決定:重新僱用超級充電站關鍵員工


話說,TESLA在老闆馬斯克裁員幾週後,又開始重新僱用,原來的一些超級充電站員工!

那是在上個月底,才被解僱的近500名,超級充電團隊成員中的一部分。

據知情人士透露,其中最重要的回歸人員,是北美充電總監麥克斯·德·澤赫爾(Max de Zegher),他們要求不要公開身份,因為這是私人信息。

德·澤赫爾是繼馬斯克上個月底解僱的高級總監-麗貝卡·蒂努奇(Rebecca Tinucci),和幾乎所有其他充電團隊成員,之後的最高管理人員之一。

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被裁員的員工被重新僱用。

這個新聞讓我深思了一下,被叫滾蛋之後,又叫回來上班,你會同意嗎?

人到中年,上有老、下有小, 老闆偶爾使使小性子,我是可以接受的啦,你呢?


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

中國對特斯拉FSD亮綠燈:真實全自動駕駛時代即將來臨!


上個星期、四月底,汽車界有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,而台灣汽車媒體,似乎只有「U-Car」一家有報導,其餘都是傳統新聞媒體的內容;不過傳統媒體撰寫的方向,大概都是替TESLA感到悲觀的。

到底是什麼事件呢?就是中國大陸對特斯拉亮起了綠燈,准許他們的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-FSD(Full Self-driving)進入中國!

這會是雙贏的局面嗎?

也就是特斯拉得到好處,中國大陸也能拿到優勢,抑或是台灣媒體說的,一場「套養殺」計劃即將展開?

我不敢妄下斷語,我只知道至少在初期,車主們可以享受得到頗為先進的駕駛技術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

那接下來,我們看看國外主流媒體,以及大陸媒體是怎麼報導這件事情的。

基於大規模行駛里程、自研運算平台、巨大算力的佈局,特斯拉的智能駕駛軟件FSD已進入V12.3階段。

特斯拉方面表示,完全自動駕駛距離走入現實僅「一步之遙」。另一方面,中國作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場,特斯拉保有量已經超過170萬輛。這170萬輛車的行駛數據,對於特斯拉來說,也十分寶貴。

多家機構研究認為,如果FSD成功進入中國市場,它將成為中國本土車企自動駕駛方案的有力競爭者,並有望再次為中國自動駕駛行業,引發鯰魚效應。(透過引入強者,激發弱者變強的意思。)

我發現美國新聞跟大陸新聞的內容,雖然大同小異,但裡面還是有些許微妙不同的氛圍出現。

你認為他們彼此的想法又是怎樣呢?

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

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:地表最強3系列!


從六年前 Model 3 Performance開始交車以來,終於,Tesla 現在推出全新改版車型:這款高度差異化的性能版,運用了Tesla 最新的造車工藝,堪稱Tesla最完美的高性能日用車型。

馬力460 匹,極速 262km/h,百公里加速3.1 秒,WLTP續航里程為528公里。 

就價格來說,目前是台幣233.79萬元起,約人民幣53萬多。 

腳趾輕輕點一點,隨便都可以把街上看得到的超跑,電得遍體鱗傷。 

你覺得可以入手嗎?

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

Tesla寒流:太陽能Nextracker得寵


最近,國外媒體報導:「隨著電動車銷量下滑,太陽能產業卻現出一線生機」。是新能源又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了嗎?

嗯,大致上產業內容錯綜複雜,主要表述的,就是今年開始,電動車市場需求,可能進入觀望或盤整狀態,而其他新能源在該國政府政策下,看起來是有一些成長幅度。 

但是分析師也表示,有些地方可能是被高估了。 

具體來說,現在如果以股價來分析這些產業,很可能會被某些消息帶風向,畢竟有些產品的實際需求或產值,與股價並不對等。 

我理解的範圍大致是這樣,您說呢?有沒有行家幫忙解釋一下。

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

海豹、Model 3、Polestar 2:電動後驅集評-比亞迪到底能不能打?


前兩天發了一篇「四驅/AWD」電動車集評,Model 3 vs. Polestar 2 vs. Ioniq 6,美國媒體判定美國特斯拉勝出。那麼,今來把韓國車換掉,用中國比亞迪海豹來取代,看看英國媒體「Car Magazine」汽車雜誌是怎麼說的。

而這次集評的車輛,將以「後驅」為主!

最後結果出乎意料,大品牌打輸大陸比亞迪...

而特斯拉果然是入手電車的優選品牌,有沒有從Tesla後來轉向它牌懷抱的電車車主,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?

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

比亞迪海豹BYD Seal 2024墨西哥試駕:直擊Tesla Model 3,也驚艷到老美汽車編輯


有人好奇中國大陸的比亞迪BYD Seal到底是怎樣的水平嗎?它跟Tesla Model 3比起來如何?

這不就來了!

原美國著名汽車媒體《MotorTrend》雜誌(後賣給英國、又賣給南非媒體集團),對BYD Seal做了試駕,以他們老美的角度,來看大陸比亞迪電動車。他們是怎麼說的? 

然而,目前Seal仍不在美國市場銷售,或許等到BYD覺得來美國值得時,就會來吧。

不過雖然墨西哥試駕中,他們沒有測出Seal跟Model 3的零百加速到底誰快,但網路上已有別家外媒發出「海豹險勝三哥」的精彩畫面了。 

你怎麼看?說說。

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

TOYOTA PRIUS PHV 2020試駕:為何不選Tesla Model 3?



影片中提及的「PHV vs.Leaf票選」連結在此!那次大概是5:1的比例,選擇PHV的人比較多一些。留言中,也有不少朋友說可以直上Model 3,為何我不選?原因在影片中有說明。

其實Tesla還有一個情形讓我不太想選,就是組裝品質、用料材質這方面,完完全全就是美國大車的氛圍!有人會說:「它就是美國車啊,有什麼問題嗎?

關於美國車,我有幾年的現場維修經驗,先不說車輛妥善率的問題,就說它的組裝、用料,是完全不夠優秀的!而就我在2016年9月試駕Model S 90D的印象來說,當時我就覺得車子的內裝質感沒搭上車價,兩者並不匹配。有些朋友可能會很驚訝,不會吧,來自美國設計的iPhone不就很精緻?別問我,我也很納悶為什麼美國車的水準就是那樣?時至今日,連鼎鼎大名的Tesla也沒擺脫當年那股粗糙的質感。

Model 3我沒摸過,不敢說它跟我三年前的感受還是一樣,但就網上一些車主的分享,看起來還是有些不如日系車細緻的地方。而這輛要賣12.9.9萬的PHV,其實內裝質感也並沒有比我的KIA國產車好,這是讓我有些掙扎的地方。我猶豫的點就在於「買更貴的車,質感反而沒更好?那,這錢花下去值得嗎?
是的,我注意顏值,但更在意內涵;因為車艙才是我開車時所享受的空間。
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,喜歡有質感的東西,如果真要我們放棄這個執念,唯一的可能就是「優惠」。
沒錯,價格可以讓我暫時關掉「感性」的開關。
這次內容一樣沒分段~

以下是原廠促銷消息:(截自2020.03.05.官網)

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

2016 Tesla Model S 90D試駕:這是高鐵!



前兩個禮拜,我們發佈了Tesla來台灣的新聞,今天我們搶在很快的時間為大家試駕Model S的90D車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