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新車試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新車試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

橫濱YOKOHAMA ADVAN dB V553旗艦靜音輪胎換裝分享


橫濱輪胎推出「ADVAN dB V553」旗艦靜音輪胎,這是繼V552型號後的大改款輪胎。

我之前裝過V552,在KIA Carens CRDi車型身上,這是mini-MPV車型,所以地盤、重心都約略偏高。而這次我安裝V553輪胎,是用在TOYOTA PRIUS PHEV這輛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型身上。

為什麼我仍然選擇橫濱這個系列的輪胎?

除了先前安靜舒適的體驗外,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PRIUS PHEV的原廠配胎,是一個很古怪的型號「195/50 R19」,而這個型號目前台灣只有橫濱V553提供。

不過這次的體感跟上次差很多,真的太讓我驚艷了,安靜舒適程度,比之前型號足足上了一個檔次!

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

MINI Countryman SE All4試駕:推薦電動版!油轉電必看

今天的試駕內容,除了提示新年式的MINI Countryman SE All4,有哪些跟油車不同的重點之外,我還花了比較多的時間,來跟各位介紹油車跟電車在使用上的差異。

這個部分非常建議,想要從油車轉換成電車的朋友們參考。

其實很多人介紹電車,都把重點圍繞在「哪裡充電、電價多少錢、自家能不能安裝充電樁」之類的話題。

而就我認為,最需要適應跟轉換心態的地方,是在於「電車的續航里程在駕駛的過程中,是一個浮動的數值,而且落差不小!」

如果想要更精準的控制電車的續航里程,跟實際里程相吻合的話,先決條件就是「不要開太快」!基本上時速超過90公里,電車的耗電量都會明顯提升。而這個部分就會影響後續的續航能力。

那麼為什麼油車就沒有這個問題,而電車的問題這麼明顯呢?

其實不是因為電車的電池技術太差,而是油車的內燃機引擎,它有太多的能量被浪費掉,以致於我們不容易看出續航里程,在行駛過程中的浮動變化。

這個部分說起來又是另一個篇章,未來我找時間另外拍支影片,再跟各位說明。

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

BMW iX xDrive40 2024試駕:2025年式配備升級


  • 全新2025年式BMW iX全面升級: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式懸吊系統,與整合式後軸轉向系統,皆為標配。
  • 全新2025年式BMW iX,將導入iX xDrive40、iX xDrive50與iX M60三款車型,iX40售價為新台幣348萬元起,為本次試駕車型。
  • 基本特色:懸浮式面螢幕、BMW Operating System 8.5、BMW手機數位鑰匙2.0,與BMW Personal CoPilot駕駛輔助。

我推薦買 iX40就夠了,但、這主要還是站在一個「不是這個層級車主的思維」來想的,因為我覺得這個等級的版本,已經足以應付這個層級車主的日常需求。

但講到最後,我想,還是有很多車子都效能過剩,而且這些車子就是要賣給「預算過剩」的朋友們購買的。

你說呢?

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

BMW i5 M60 xDrive 2024試駕:超跑性能的豪華房車


今天來跟各位分享車款,是去年才進行大改款的BMW第八代5系列,其中的i5 M60 xDrive。

這台車子是純電版,之前我也跟大家分享過,就是5系列雖然整體都往電動化、電氣化方面發展,但它的燃油版還是存在。不過它的燃油版本,都會搭配48V油電複合動力,是屬於一個輕油電的版本。

BMW總代理,從一開始銷售電車到現在,都有兩年6000度的電是免費的。

車主靠手機專屬APP,到它合作的充電站,或是經銷商處進行充電,就有兩年6000度的免費電可以使用!

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

Ford全車系試駕優惠活動來襲,週週抽iPad Pro

為感謝廣大消費者的支持,Ford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方案,活動期間為2024年6月29日至7月31日。凡是至全台展示中心試駕Ford全車系的朋友們,不僅可以獲得7-11商品卡,還能參加週週抽最新iPad Pro的活動。

購車優惠方面,本月入主New Ford Kuga可享專案價79.9萬元起(含舊換新),並提供丙式車體險和五年原廠保固。New Ford Focus國產車系專案價74.9萬元起(含舊換新),還能免費升級搭載1080P高畫質影像鏡頭的360°環景影像系統,原Ford車主換購指定車型再享5,000元配件金。純電跑旅The All-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-E則可享最高24萬元購車優惠。新推出的New Ford Ranger XLT悍漠騎兵版,129.9萬元即可入主,並附贈價值超過5萬元的升級配件。

福特六和也特別推出「軍警公教安心購專案」,針對軍警公教人員提供更多優惠內容,包括New Ford Focus國產車系加贈2年加值型延長保固,New Ford Kuga全車系升級2年全方位延長保固,以及The All-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-E再享15,000元充電金。歡迎軍警公教人員到展間試乘賞車,感受Ford車款的卓越性能與優質服務。

New Ford Kuga和New Ford Focus提供多元車型,以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。New Ford Kuga具有豐富的科技配備和高效的雙動力選擇,秉持純正歐洲性能調校,提供卓越的駕駛樂趣和安全性能。New Ford Focus則以1.5L EcoBoost®182渦輪增壓汽油引擎,提供同級最佳的182ps馬力和高效油耗表現,特別適合台灣市場。

純電跑旅The All-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-E各車型提供72kWh標準版續航電池/單電動馬達的後輪驅動車型Select,以及搭載91kWh增程版續航電池/雙電動馬達的四輪驅動車型Premium和GT,擁有動態行車切換系統和最高10具安全輔助氣囊,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護。

New Ford Ranger XLT悍漠騎兵版具備強悍的越野及地形征服實力,全面進化的數位座艙科技和同級最完整的主動安全科技。本月霸氣登場,升級原廠配件總價值超過5萬,129.9萬元即能入主。

2024年7月13日至14日,福特六和將在桃園華泰名品城二期噴水池廣場舉辦Ford品牌車展,展出多款人氣車款,包括New Ford Focus、New Ford Kuga、The All-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-E及The All-New Ford Ranger。現場有打卡活動、限量扭蛋、清涼氣泡飲以及隱藏版車展專屬訂車禮,歡迎大家前來參觀體驗。

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

MINI JCW Countryman All4試駕:推薦電車版


今天跟各位分享的試駕車款是「MINI JOHN COOPER WORKS COUNTRYMAN ALL4」。

其實我會推薦電車「SE」的版本,一方面性能差不多,另一方面價格還便宜了47萬。

可能有朋友會想:「如果家裡沒有充電樁,那多麻煩?」但我們先考慮一下這部車246萬元的定價...原則上這個層級的買家,應該不會有充電樁焦慮的問題。

不過以駕駛感受來說,我相信JCW的版本,會帶給駕駛更多的綜合樂趣,因為引擎的聲浪,還有換檔拉轉的震動,對性能迷來說,都是一種另類的興奮劑。

你覺得呢?

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

TOYOTA Crown Signia試駕:全能卻無特長的中庸之作!


記得今年一月,跟大家分享了2025年式Toyota Crown Signia 的預賞內容,現在國外媒體的試駕報導出來了, 今天來看看美國媒體CARSCOOPS,看看他們是怎麼感受這台車的。

他們下了一個標題,感覺有點讓人興奮不起來,就是:2025 Toyota Crown Signia 評測-全能卻無特長的中庸之作!

有沒有感覺跟台灣大部分車評講的話類似?

就是各方面都很均衡,甚至各方面也都有帶到,但就是沒有很重大的「性格特色」,翻成白話,就是說這台車沒有特點。

但為什麼TOYOTA的車子總是賣得這麼好?

因為大部分的人,也就是希望買台功能儘量齊全,用來日常代步不故障的普通交通工具而已。

TOYOTA的車總是能抓到這樣的客層,因為這樣想的人最多。

你說呢?

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

KIA EV3挑戰TESLA Model Y:夠格嗎?


上個星期發了一篇KIA EV3的上市預報,看起來很多人在關注這部車,不過也有一部分朋友,在EV3跟特斯拉的Model Y之間,猶豫起來了。

要等EV3嗎?車子小一點會不會其實也夠用?

就這麼巧,剛好看到美國媒體 [數位趨勢]《digitaltrends》,做了這兩部車的對比,並列出他們認為勝出的車款。

整個對比內容,分成五個部分,包括:

  • 1. 設計
  • 2. 內裝科技
  • 3. 性能
  • 4. 續航及充電
  • 5. 價格及上市時間

外國媒體的看法,我只對最後一個部分有意見,就是他們認為如果EV3的價格真的比較低,甚至比Model Y還要低1萬美元,也就是31萬台幣左右,大概是7萬人民幣上下,他說這場比賽幾乎是不公平的...

我覺得很公平啊,不管你配備給得多好,但是消費者的口袋就只有這麼淺,你先要滿足大夥兒的荷包,再來說以這樣的價位,我還能多給你們些什麼,這樣才公平。

而不是只參考硬體,看誰功夫硬,誰就是老大。

在我們這些「小資族」的眼中,價格永遠是優先考慮的王道,東西少一點沒關係,只要便宜,廠商能在價格上反饋回消費者一些,大部分人都還是能接受的。

你怎麼看?

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

Bridgestone普利司通LX100休旅專用胎:安靜舒適高CP值


其實輪胎的科技是這樣,你要說有一款輪胎,可以完全實力輾壓,另一同級對手,這很難。

就跟我們新車試駕一樣,就算價格接近,也有本質上的差異;就算本質雷同,也會有價格帶的區分,的的確確就是有一好沒兩好的狀況。

這次是我哥的休旅車,他一開始就告訴我「預算有限」,希望有CP值,要安靜,同時也要耐磨,然後他不飆車,行車上路是純粹是遵守交通規則的優良駕駛。 

這樣我就懂了。

因為他之前是車廠推薦才換的米其林輪胎,他覺得有點趕鴨子上架,雖說輪胎也是挺好的,但就是預算超出他的想像,至於噪音的部分,他希望能夠再改善一些。

我看了一下,他原本是西班牙製的進口胎,那這次我就給他推薦,才剛上市的日本進口胎-《Bridgestone ALENZA LX100》 休旅車專用胎。

這邊我還是站在一個中立客觀的角度來說, 所有的輪胎,只要是全新胎,前幾個月表現都很棒,但是路遙知馬力,未來磨耗之後,可能5000公里以上,或者是開半年之後,那時候的舒適度跟噪音,才是真正的考驗。

但,就以我試過這麼多款輪胎的心得而言, 光是LX100的價位,以及現在的性能表現,它的CP值就完全顯現出來了!

我們要的不就是這個嗎!

開起來舒服,不會很吵,不要有太多碎震傳到車內,而最大最大的重點,就是不要給我太貴!

同樣是日本製進口胎,我覺得這條輪胎值得推薦,有開SUV的朋友有機會可以試試。

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

MAZDA CX-90試駕:操控一流、空間不足


有些朋友家庭成員比較多,五人座以上的車款才能滿足需求,而一般MPV可能又不是他喜歡的類型,那麼選大型三排座的SUV好了,但現在能選的車款還真的不多啊。

近期要上市的Mazda CX-90 ,一定是這些朋友們的口袋名單!

不過,這車的樣貌、規格、配備,基本上,從網路上都可以找到資料,但實際開起來是怎樣呢?今天我們來看看兩家美國媒體: MotorTrend,跟Autoblog,他們去年試駕CX-90的評價是怎樣。

這兩家美國媒體的內容,有些地方不太一樣,例如方向盤到底重不重手?兩家媒體的意見大不相同。

而他們一樣的意見,都是對於空間表示不滿意,這麼大的三排座椅SUV,第二排被壓縮,第三排腿部不好安放, 在承載方面就不太實用了。

至於他們說的車價也略有差異,我想應該是在美國,不同的經銷商、不同州政府之間,所存在的一些差異吧。總之這是美國的售價,對台灣來說也僅供參考而已。

此外,這次內容中,還有一個部分非常重要,就是他們覺得這部車的內裝質感,足以媲美頂級工藝的德國車,這說明MAZDA一直在朝層峰人群邁進。

你對這部車的想法如何?說說你的看法。

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

BMW iX1 xDrive30 xLine 2024試駕:電動小休旅228萬起!


今天要來跟各位分享的是BMW,2024年式小改款的iX1 xdrive30 xLine。

這台車子,其實已經在台灣有一些車主,也賣了一段時間,這次主要就是新年式,價格還有配備稍微小調了一下,定價228萬。

它還有另外一個版本,就是M Sport版,我們今天試駕的是入門車款xLine。

之前已經跟各位分享過,英國媒體Auto Express的試駕,原則上它就是BMW電動車系裡面,取代i3的車型,因為i3已經沒有下一代大改版本了。

這台iX1,可以當成X1的電動版,除了動力系統不同而已。

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

MG4 EV試駕:平價不失性能,超值純電掀背!


MG在台灣熱度不斷,據了解,下半年度還會推出一款MG4 EV電動掀背小車,而現在台灣街頭都能捕獲偽裝車了!

當然,這個「不小心被拍到」的「官宣」動作,都是為這款熱門車型的上市計劃做鋪墊。

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,國外媒體就已經試駕過這部電動車了,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英國媒體-Auto Express,他們是怎麼分析這台車的優缺點,也好提前給我們的準車主們做個參考。

我覺得在配備的部分,如果來台灣的話,當然會有所調整,有些適合台灣市場的便利方案會放進來,甚至剛才說到的音響系統,如果沒問題的話,也可能會被代理商主動升級。

至於他們說的內裝質感部分,有興趣的車友們,可以直接去MG展間,參考他們現行車款的質感,就是那樣,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差。

至於價格帶,也可依據MG在台灣現已上市車款的售價範圍,自己猜看看。

我認為百萬以內是肯定的,畢竟這個車子那麼小台,至於入門款價格會壓在哪裡,我認為是89.9萬 ,你說呢?

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

MG 3 2024試駕:來勢洶洶的超值掀背小車


前陣子,在台灣熱度相當高的MG,在日內瓦車展上,推出了第二代「3」車型。

很快,這部原屬英系的車款,現在英國媒體Autocar做了試駕評測!

這輛在英國市場上最便宜的車之一,主要是針對那些,只想要一輛有保固的新車、的消費者,而且最好是七年保固。

僅僅幾年的時間,MG 在英國就搶走了大量的休旅車、掀背車和電動車市場份額,現在它在迷你車領域,也讓人垂涎欲滴。 

就我看來,不只英國、歐洲是這個狀況,未來台灣也是差不多狀況。 你覺得呢?


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

LUXGEN N7全方位分析:七年不見,再次祝福!


LUXGEN N7上市一段時間了,各家主流媒體的試駕報導紛紛出爐,而納智捷這次在廣宣上,相當大手筆,不僅傳統職業車評媒體被邀約試駕分享,包括大流量的部落客網紅,也在應邀試駕的行列。

他們的意見是啥?

不急,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抓個重點,把每篇報導或影片的內容,其中的「優點、缺點、建議事項」分別列出,有興趣的車友們可以參考一下。

而我的意見是...

這次納智捷在N7拿掉引擎變速箱,這些之前令人詬病的重要汽車部件,以技術門檻較低的電子零件、動力模組、馬達來替代核心元件後,很有機會實現品牌口碑重塑的機會。

而在重塑品牌形象的道路上,可以把Luxury的豪華元素,繼續放到品牌中,但是切勿再把Luxury的對應價格,一併同捆包進去,這樣子會在這次翻身的機會中,再次喪失先機。

因為中產階級、小資族,才是納智捷這個品牌的主力客層,而高端買家,目前還不會看上這個牌子,尤其是前幾年的口碑,具有深遠意義的影響。

所以當務之急,是要照顧好「主力購車族群」,也就是所得收入,落在平均薪資水平線附近的朋友。這才是納智捷能賺到錢的對象。

不過參考這次的價格,5人純粹版109.9萬元、5人亮點版129.9萬元、7人亮點版134.9萬元, 明顯還是偏高了。 

我真心建議,價格盡量不要超過百萬,即使是七人座頂級版,也不要摸到110萬以上。

或許會有粉絲朋友抱怨,這部車跟什麼什麼牌的哪部車比較,已經便宜很多了...

但我說句老實話, 參考納智捷過往經歷,就請暫時先把「跟誰誰誰比較」的想法擺一邊,因為目前納智捷應該還沒有品牌光環,能支撐「大聲說話」的底氣。

先把台灣本土市場經營好,讓N7的市佔率能擠掉一些進口品牌,盡量向特斯拉靠攏,這樣未來才比較有機會。

而最有誠意的方式,就是在價格上面調整。

不要參考別廠品牌的定價區間,直接想想自己訂的價錢,會面臨台灣哪一類型的消費者?而納智捷,你又想把車賣給台灣哪些消費者?

這樣子做出一個符合他們消費能力的車款,才有機會賣出去。

但我現在說的價格調整,並不是把配備拿掉、搞半套,而是在配備滿編的狀態下,又訂出一個台灣中產階級、小資族願意下手的方案。

納智捷應該先將「成為台灣賣最好的電動車」做為目標,然後再去對比其他廠家的規配售價,做出自己的對應方案。

而不要只參考別人的硬體條件,認為自己只要便宜個十萬、八萬 ,台灣人就應該買單了吧...

這個想法我覺得不行,你說呢?

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

KIA EV9全方位試駕:車評們都說貴?


KIA EV9在台灣上市也有好幾個月了,各家主流媒體也都進行了試駕,那到底他們的評論如何?優缺點在哪裡?

這次我幫各位整理了一下,看看大致上,台灣這邊的車評是如何議論這台車。

另外,我也幫大家找了一些英美汽車媒體的看法,有興趣的朋友,看完本集,應該能稍微抓出EV9的重點,想入手可以參考一下。

EV9的續航里程在台灣來說,絕對是可以的,而且以定價策略來看,買這部車的朋友,百分之百不會以這部車當交通主力。

車主的經濟條件,家裡一定還有別的交通工具,所以不用替他們擔心充電設施的問題;因為只要距離遠一點,他自然會有別的替代方案出現。

也由於這個價位的篩選,會選擇的車主不會有貴不貴的問題,他們考慮的是「夠不夠用、適不適合」的問題。

然而,就以這個級別的價格來看,這類車友的換車週期,也都比「買百萬以下」的中產階級朋友來得快,所以不要擔心日後換電池、二手折價,這些小資族才會考慮的問題。

大家可以仔細觀察,一部車的價錢只要夠高,會入手的車友就會更為主觀,一般會看「車評介紹」的觀眾讀者,所想的東西,跟那些預算充沛朋友所想的東西,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方向。

預算夠,心裡想的是「舒不舒服」,而不是CP值。

你說呢?

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

買Prius PHEV就不用買電動車了!是不是葉佩雯?


Toyota Prius PHEV、國外叫Prius Prime,推出以來得到不少獎項,大部分都是設計方面。的確,造型是蠻流線的,而且動力性能也還不錯。

美國媒體Motor1.com,上週對這車做了評測,他們表示:「Prime讓大多數純電動車落伍了,既然有它存在,為什麼還要買bZ4X呢?」

喔,這麼高的評價,是不是葉佩雯啊?

我覺得這部車會讓人放棄電動車,倒沒這麼誇張,主要還是看需求及購車預算。 就我目前開了七個月,跑了3萬公里的經驗來看,大概每公里行駛成本差不多是台幣一塊錢左右吧,我覺得,跟經常在付費充電站充電的純電動車開銷,可能差不多。

不管哪種方式,最便宜的充電地點還是自家;只要到外面付費充電,都比在自家的費用至少貴上一倍。

有沒有純電動車主可以分享每公里行駛的費用?有沒有平均每公里超過一塊五毛錢的?

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

BMW i7 Protection防彈車2024試駕:99%都能防


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部「最厲害的BMW大七」,對,就是防彈車!它來自BMW原廠出品,而非拿量產車款,再自行修正改裝而來。

BMW這部新的純電動 i7 xDrive60 防彈車,及汽油引擎的760i xDrive 防彈版,經過最高級別的設計,能夠抵擋、連續的7.62x54mm口徑、俄製狙擊步槍子彈,還有無人機投放的手榴彈、最多15公斤的TNT炸彈...等各種爆裂物攻擊。

它是以原來電動車的基礎上,另外加了差不多兩噸的特殊裝備上身,所以全車總重應該超過四噸,真的是夠份量。 

這種車你怎麼看?

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

KIA Sorento 2024試駕:該不該等明年油電小改?

汽油車好,還是油電車好?我們透過美國媒體Autoblog,對2024 Kia Sorento的對比測試,來看看其中的差別。

2024年的Kia Sorento,僅汽油版更新升級,包括更大膽的造型、新的科技界面、新功能,以及新的X-Pro版。

不過,對於Hybrid,和Plug-in Hybrid車型,則沒有這些更新,還跟去年相同。

台灣這邊只有導入油電版,跟柴油渦輪板,照他們的對比測試看來,很明顯應該等明年、2025年式的油電版小改之後,再入手比較值得。

你怎麼看?

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

BMW iX1 xDrive30 xLine 2024評測:懸吊宜軟!

其實BMW iX1,從國外2022上市到現在,已經一年多了,甚至台灣也有不少車主了;不過,台灣車媒的試駕報導倒是不多。

未來,我也安排了這部車的試駕,但現在大家先來看一下英國媒體-Auto Express, 他們最對這部車的體驗心得是怎樣。

iX1 xDrive30 xLine英國定價5.3萬英鎊起,就是213萬台幣,大概是人民幣48.5萬,而台灣實際定價是台幣228萬元,約人民幣53萬元。看起來,台灣這邊的定價,跟英國落差約7%,還行嗎?

而油車版的X1,sDrive18i xLine總代理定價台幣194萬,sDrive20i xLine定價台幣216萬,相較之下,電動 iX1似乎顯得划算,你怎麼看?

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

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 2024評測:二手網評價7.6分


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推出也有幾年了,在台灣一直賣得不錯,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美國二手車網站Edmunds.com,他們對這台車的評價如何。

原則上,他們的評論都非常簡單直接,而且以「10分表」的數字評等來顯示,希望有助於想要入手這部車的朋友們參考。

不過他裡面有提到一些美國在地配備,或許跟台灣給的內容不太一樣,這部分請大家自行參考,不用深究。

2024 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總評:7.6分

如果你在考慮Corolla Cross,那麼Hybrid是你的首選。相較於入門版,它提供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,幾乎沒有任何缺點。駕駛起來很輕鬆,加上標配齊全的駕駛輔助功能,和寬敞的承載空間,讓它成為新家庭和年輕駕駛們的絕佳入門選擇。

有沒有車主可以分享一下,你當時買這部車是選擇哪種動力系統,而且是哪個等級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