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Hond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Hond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日本三大車商【本田、日產、三菱】聯手,目標2026全球第三


就在昨天,本田和日產確定要談合併了。

這個新公司可能會成為,僅次於豐田集團,還有,福斯大眾集團的第三大車廠。

本田和日產宣布,接下來六個月,會討論合併成為一家大公司。三菱也會參加這場討論。

要是談成,2026年就會正式合併,本田應該會推薦,大多數的董事和總裁。

新公司將值500億美元,約新台幣1.5兆元,人民幣3500億元上下,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,不過,還是排在豐田和福斯大眾後面。

就台灣這邊,我看到有些車評的意見,認為這個合併就好像「落難自救會」的氛圍,總之不太看好。

而我覺得他們的合併,對台灣車市沒有什麼影響,反正我們這邊一直是豐田獨大,其他品牌就算核心價值被模糊掉,也無所謂。

消費者訴求一直都是以價錢為優先,其實各國都一樣。

唯一不一樣的,就是這些大廠在整併之後,要怎麼樣收割我們吧。因為不管誰當老大,而我們都是付錢的那位。

你怎麼看?

Nissan與Honda聯姻:Carlos Ghosn直接潑冷水


當Nissan和Honda可能要合併的消息,在週二爆出來的時候,汽車圈都驚呆了。雖然還沒正式敲定,但這不妨礙Nissan的前老闆Carlos Ghosn來講兩句。在最近接受彭博社訪談時,這位曾經的CEO,對Nissan-Honda聯手這事兒,批評得一塌糊塗。 

「依我看,這是走投無路了,」Ghosn對彭博社說。「這根本不是什麼實際的交易,因為說實話,這兩家公司要找出共通點太難了。他們幾乎沒啥互補的地方,市場一樣,產品一樣,品牌也幾乎一毛一樣。」

他表示:「你得知道,Honda是一個工程至上的公司,工程能力強大。而Nissan也對自己的工程很自豪。所以,這裡的挑戰是要決定合併後的新公司,到底要用哪家的技術。我告訴你,這會是一場硬仗。」

這兩家合併起來好嗎?你怎麼看?(其實整個計劃中,還帶著Mitsubishi三菱汽車)。

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鴻海瞄準Nissan:Honda與Nissan加速合併談判


大陸富士康,台灣的鴻海,據說有意收購Nissan日產汽車,而日產與Honda本田的合併談判,也正同步進行中!

怎麼回事?

在有關Honda和Nissan潛在合併的消息曝光後,最新報導顯示,台灣鴻海,也就是大陸富士康,組裝iPhone的製造廠,也正積極尋求入股Nissan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指出,有知情人士透露,這家代工巨頭,正積極與Nissan商討,相關收購事宜。如果這項交易達成,將標誌著鴻海,在進軍汽車產業的道路上,又邁出重要的一步。

有趣的是,有報導稱鴻海對Nissan日益增長的興趣,可能成為Honda與Nissan,加速合併談判的催化劑。

這個消息你怎麼看?

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

HONDA CIVIC Si 2025小改:唯一手排、全面提升!


Honda發布了有史以來配備最齊全、駕駛樂趣最高的Civic Si,2025年小改款車型,換上更具侵略性的前臉設計,操控性能也獲得提升。

Honda今年是美國手排車,銷量第一的品牌,而Civic則是最暢銷的手排車款。渦輪增壓的2025 Civic Si,是同級唯一僅提供手排變速箱的車型。

其實這款車型,在台灣至少流行了40年! 

而在我18歲那年,一位死黨入手了入門款的Civic,記得當年的售價是台幣36萬 ,真的是把周遭的朋友們給羨慕死了。 

後來,我也有一段時間曾開過三門Civic,那個年代大約是1988到1994年左右吧。 

曾經,台灣的飆車族,最喜歡改裝這台車,不管是變造車體還是加裝渦輪增壓器,反正這部車,在幾十年前真的是讓年輕人非常著迷。 

後來,本田台灣分公司,又有好大一段時間沒有引進這款車,等到最近這台車又來台灣後,價格比以前翻了幾翻,現在是單一規格Civic e:HEV油電動力,定價台幣139.9萬元,約人民幣31.8萬元,售價極其高貴,所以在街頭的能見度極低。 

當然,價格是影響銷量的主要關係, 而另一個原因,應該是現下群體對這部車已經沒有當年的情懷,而單靠現階段的內外觀、CP值、本質來看,市場競爭對手太多了,要脫穎而出實在有所困難。

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

廣州本田大裁員:員工搶著報名離席!


今年五月開始,大陸的合資汽車廠,廣州本田,開始進行裁員動作,原本預計讓員工「主動離職,並提供合法補償」,但沒想到才個把月過去,該公司的老職員居然「搶著被裁」。

同時,內部消息人士還透露,部分爭著「自願離職」的員工,多為「屆退人員」,很多都是廣汽本田,當年承接「廣州標緻汽車」留下來的人,且大多都是這幾年退休。

為什麼會「搶著被裁」?原因一方面是賠償金額較高,另一方面也與企業生產情況有關。

廣本補償方案,較特斯拉今年4月的裁員賠償標準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另外,在企業生產方面,也由於產能調整,有欠班(沒生產)的情況,這也是該批員工都搶著走的原因之一。

台灣會有這樣的狀況嗎?我想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是不會看到的,一方面是我們沒有具備競爭能力的自有品牌,另一方面,我們的市場規模也達不到合資生產的必要條件。

換成白話,就是台灣目前的汽車消費者,還是只能忍受被外來品牌割韭菜的宿命吧。

話說回來,如果你是合資廠老闆,你會怎麼處理這樣的狀況來應對呢?留言分享一下。

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

Honda推動氫燃料卡車:突破電池技術瓶頸


HONDA他們相信,氫能源的半掛卡車,將成為燃料電池的最佳案例。半掛卡車就是我們路上常見的那種,拖著大貨櫃、大貨斗的拖車頭。

雖說如此,HONDA仍然致力於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開發,但這些車輛的市場仍然有限。因此,HONDA正在尋找燃料電池的其他用途,包括商用卡車。

為了展示這一點,HONDA將一輛半掛卡車,改裝為燃料電池動力,用三個燃料電池模組,取代了柴油引擎。這三個模組總共可產生321馬力的動力,並可讓卡車達到時速約112公里的最高速度。HONDA表示,滿載時,有足夠的車載氫氣儲存容量,可行駛約643公里。

但,就現在看來, 現階段很多動力的來源,還是離不開原油,不管是充電能轉換成氫能源,或者是將電能充滿離子電池。

這最初的能量來源,許多還是我們地底,那些黑漆抹烏的石油。不曉得以後會不會還有什麼新招出現,你說呢?

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

TOYOTA GR Corolla vs. HONDA Civic Type R:豐田表示勝算很大!


如果有一天台灣豐田總代理「和泰汽車」,推出了一支自家車款,跟其他品牌的「捉對廝殺」評比影片,你敢想像這個場景嗎?

對,幾十年來,台灣原廠都不會,也沒膽這樣子找同業直球對決、對幹一場。

除了上述原因,用自己的資源順便幫對方廣告一波,這在台灣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
當然,關注全球車市的朋友們,一定知道有些歐美車廠,倒是經常用這種「互相調侃」的方式來做廣告宣傳。

我們今天來看「美國豐田汽車」抓「本田汽車」出來做的對比測試。

一方面可以看這兩部車的重點介紹,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老美原廠,到最後是怎樣替這支影片收尾。

最後,你覺得這兩部車你喜歡哪台?


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

HONDA CR-V eFCEV氫燃料電動車:美國量產上路!


氫燃料電動車只是耍耍嘴皮子的假把式?

Honda在美國推出了首部量產的插電式氫燃料電動車!也就是2025年式的CR-V eFCEV。

這部插電休旅車,在美國環保局EPA發布的數據中顯示,續航里程為435公里,而純電里程約47公里,有快速充氫氣功能,也能滿足較長途旅行使用。

就理論而言,我是支持氫燃料電池才是真環保的方案,但就現階段實務面而言,電池技術發展還是比較容易推行。

這兩者,你怎麼看?

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

全新Honda ZR-V:融合經典與創新的SUV新選擇


今天來介紹本田的ZR-V,它會不會來台灣? 知道的留言告訴大家。

全新ZR-V作為連接HR-V和CR-V的橋樑,是Honda最新推出的SUV,標配e:HEV Hybrid系統。包括2.0四缸直噴引擎,與兩個電動馬達。

為了更快更有效的燃燒和更大的扭力,新的引擎結構和燃燒概念,還幫助ZR-V應對更高的壓縮比,這得益於改進的排氣口冷卻性能,並結合阿特金森循環,達到41%的熱效率。

各位也可以去看我曾經發過的影片-「高壓縮比未必要使用高辛烷值燃料」,那裡面有清楚地解釋可用物理方式來控制引擎爆震,這些概念就如同本田的設計,其實各大車廠也都有這樣的技術,只靠加98無鉛汽油來面對高壓縮比引擎,已經是落伍的想法了。

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

Honda 0 Seris概念車《Saloon / Space-Hub》電動未來新風潮



這次CES消費電子展中,Honda推出了「0 Series Saloon Concept及Space-Hub Concept」,兩款電動概念車!

「0 Series」是本田在2026年才會推出的全球新電動車系列。

這次展出了兩款概念車型,Saloon和Space-Hub,也就是轎車和廂型MPV車型。

Honda 0系列概念車的思想主軸,圍繞著「輕巧、纖細、聰明」的設計理念。

專門為電動車設計的架構,讓設計上更自由,也讓M/M概念在電動車時代更上一層樓。

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

HONDA CR-V 2023預報:六代大改年底來台

本田CR-V一直以來都是休旅車市場上的銷售大熱門,而第六代大改車型日前已在美國發表,預計今年10月左右就會登陸台灣。

原則上,國外市場的促銷策略將以拉抬油電複合動力車款為主,所以日本原廠預估Hybrid車型的銷量目標為50%。

不過就以台灣這邊的行銷策略來說,第一波當然還是主打1.5升渦輪增壓的汽油引擎版本。

參考現下世界潮流,對於純電車款不敢貿然入手的朋友們,如果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,我會比較建議等油電款來台之後再下手。

本片後面還跟大家分享,原廠以六代Hybrid車款為主體而客製化打造的賽車,這樣的造型是不是很有拉力賽的風格呢? 

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

HONDA e:Ny1 2023預報:承襲HR-V血脈的小電動休旅車

本田的這部電動休旅越看越像HR-V,不要懷疑,她倆之間就是有著血脈關係。

這部車預計在今年暑期開始在歐洲銷售,價格折合台幣大約100來萬。會有機會來台灣嗎?目前不得而知。

不過就以國外目前的價格帶來說,進來台灣應該不容易找到對應族群,主要是相貌跟HR-V油車過於相似,所以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價值會有預設立場;這個部分會影響購買意願。

如果傳統車廠想要進軍電動車市場,我覺得在拉高價格的同時,最好也把車輛相貌進行單獨的設計,不要把原有的內燃機車款拿來直接修改!因為消費者心中既定的價值感, 很難因為動力系統的改變而改變。

(是的,改到連他媽都不認識他,就比較容易喊價了。)

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HONDA Civic Type R 2022試駕:小姐姐說比暴力小鴨好開

   

迷人,連小姐姐都說好開的性能車,免了手排上坡起步的煩惱。

 【新竹阿忠】是個新單元,主要是由「阿忠」這位企業主來分享他許許多多的購車經驗。 

這次介紹特地讓女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想,原來體型小巧的暴力小鴨,並不如Type R更具吸引力。

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

HONDA HR-V預賞會:數據規格公佈、價格保留


Honda Taiwan推出ALL NEW HR-V,共分為S+勁化版以及Prestige尊榮版兩種車型,以過去奠定的功能性優勢為基礎,並融合本回設計重點「信賴、美學及樂趣」等三大觀點,以提升日常生活品質加上簡約設計為語彙,體現在本回全新改款的HR-V,豐富您的移動生活。

以下繼續原廠新聞內容:(2022.05.04.發布)

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

HONDA CB1100 RS Final Edition 2021入手:末代版交車介紹

因歐盟排放標準而退場的四缸經典重機。

 【新竹阿忠】是個新單元,主要是由「阿忠」這位企業主來分享他許許多多的購車經驗。 

距離我上一次騎超過150CC以上的重機,已經超過30年了。

記得當年重機還沒有開放進口,所以街上很少能看到大型重型機車,即使有,很多也都是貼牌不合法的。如果被警察檢查到,就是沒收報廢了。

這次的介紹是「新竹阿忠」的朋友,他入手了這部末代車款,所以很值得珍藏。交車當天我就順道來拍攝,也看一下重型機車是如何辦理交車的。

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

HONDA Fit 2021試駕:第四代大改款


全新的第四代Honda Fit發表上市了!車子裡裡外外都翻新了一整個遍,包括價格也同步大改!

好不好、值不值?把你的想法留言告訴我。

以下是原廠新聞消息:(2021.09.10.發佈)

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

HONDA Fit 2021預賞:官方詳解說明

這支影片完全由「台灣本田」官方人員替我們做產品說明,目前也沒有所謂的「售價」或「實際上路心得」;但大家可藉由這段影片了解產品的設計細節,以及內外觀的相貌。

整段說明我只有一個部分感到好奇,就是關於「安全帶束緊器」的環節;因為原廠表示全車前後共四組安全帶(八具束緊器)在前鏡頭偵測到碰撞危險時會同步作動......不曉得這個作動器的元件是馬達還是彈簧機構,可以不可以重複使用?

因為如同輔助氣囊的作動,那是「一次性」的使用元件,一旦氣囊跳出,就意味著未來維修時要付費更換(無法調整修復);而早期的「安全帶束緊器」也屬於一次性元件,作動一次就要更新才行。

這組安全帶系統是如同某些歐系品牌的「預緊功能」,還是指、一旦碰撞就觸發所有安全帶的束緊器......如果未來有機會試駕,再幫大家了解一下好了。

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

HONDA Odyssey 2021試駕:入門降價安全拉齊

本田的Odyssey其實上市也有一段時間了, 這次小改款除了外部燈組的部分做了一些調整之外,最主要的更動,還是集中在「價格以及車型編成」方面。

一開始上市的時候,他們有提供一個選項是「沒有Honda Sensing」的Elite的版本, 但這次小改款, 總公司將原有的Apex版本衍生出另外兩個系列-「卓越版、及登峰版」。

入門的卓越版比原來的價格調降了7萬元,採七人的座椅配置,而比較高規格的登峰版,有分成「七人座、及八人座」這兩種選擇。

這類mini MPV車型通常我都會建議第二排座椅採「獨立雙人座椅」的配置會比較好,一方面便利第三排乘員的進出,另一方面第二排的乘坐質感也會比較好。

你認為呢?

以下是原廠新聞消息:(2021.03.02.發佈)

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

Honda F1捷報 奪下Hybrid動力時代首勝



2019年6月30日,Max Verstappen駕駛搭載Honda RA619H 動力元件的Aston Martin Red Bull Racing賽車,贏得了奧地利大獎賽, 這是Honda在F1的第73勝,也是自2006年匈牙利大獎賽以來、 以及現行Hybrid動力時代的首勝。

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

Honda創意繪圖比賽:11/20日截止

繪出安全路、安全齊步走, Honda創意繪圖比賽起跑

自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1月20日止,Honda Taiwan竭誠歡迎3~12歲、對繪畫著色有興趣的小朋友踴躍參加「彩繪交通安全 Honda創意繪圖比賽」,只要於活動期間內完成繪圖作品,並繳回至全國Honda Cars, 即可獲得精美繽紛好禮;全國評選佳作,還可獲得獎學金。

Honda Taiwan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落實安全教育扎根,並結合Honda安全科技,養成小小主人翁交通安全觀念。


短評:
一般來說,這類畫畫比賽,作品交出去後就沒有在退還的。僅此貼文給我兒子以後做個紀念~